随着年龄增长,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衰退,患上各类疾病的风险在增加,除了必要的医疗干预外,营养摄入的管理也非常重要。科学的营养摄入是保障老年健康的基石,能够帮助维持机体功能、预防各类老年期常见疾病,甚至延缓衰老,改善老年生活质量。
5月14日——5月20日是全民营养周,关注老年人营养健康再次成为一个重要话题。央视网乐龄频道采访了北京长轻健康营养师王雪婷,针对老年人营养饮食,听听王老师怎么说。
老年人群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有哪些?
王老师介绍,随着年龄的增加,老年人常在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心脏病、中风、肺部、肾脏疾病以及关节疼痛、骨质疏松、视听能力等方面发生问题,也会因此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。
从老年人的生理代谢角度来看,随着消化液分泌减少、胃酸不足、胃排空时间延长、肠道蠕动减慢以及牙齿脱落,从而影响对食物的咀嚼和消化不完全等现象,易使老年人出现消化不良、便秘、腹泻等症状。
代谢功能也会逐步降低,一方面表现为基础代谢降低,相比中年人大约降低15%~20%。另一方面,老年人的生理代谢特点表现为合成代谢降低,分解代谢增高,尤其是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。合成与分解代谢失去平衡,引起细胞功能下降,易引起肌少症。(亚洲肌少症工作组2019年报告,亚洲老年人群肌少症的患病率为5.5%~25.7%;《中国老年人肌少症诊疗专家共识(2021)》中指出中国老年人80岁及以上肌少症患病率高达67.1%)
老年人的糖、脂代谢能力降低,胰岛素分泌功能不足,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,则易发生糖尿病,引起糖尿病肾病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(失明)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(肢体麻木、疼痛)等并发症。脂代谢能力下降容易患高脂血症、动脉粥样硬化、高血压及脑血管疾病。
此外,身体成分也会发生改变,骨矿物质和骨基质均减少,尤其是钙减少致使骨密度降低,易引起骨质疏松。女性在绝经期后由于雌激素分泌不足骨质减少更甚,10年内骨密度可减少10%~15%。因此,老年人易发生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及骨折,一旦发生骨折更易增加老年人死亡率(骨折后长期卧床会引起褥疮、皮肤溃烂、肺部及全身感染等)。
老年人的器官功能也会逐步降低,如肝、肾功能降低。70岁的老人,其肝肾功能仅相当于30岁时的50%~60%;胰腺分泌降低,使老人对糖代谢的调节能力下降。65-75的老人约40%糖耐量下降。此外免疫功能下降,易患反复感冒、感染、肿瘤等疾病。
多年的饮食习惯,真的就对吗?
许多老年人多年来养成了自己的饮食习惯,比如北方人喜欢吃精米精面,一些老年人还喜欢吃猪油等。实际上,在营养师看来这并不科学!王雪婷认为老年人一定要改变常见的饮食误区。
1、认为粥养胃,长期喝粥。
老年人大多患牙病,咀嚼功能不好而常年吃粥,也有少数讲究养胃长期喝粥。长期吃粥的老年人一般比较消瘦,原因是老年人胃动力较差,如果吃粥的量过多,难以很快排空,会感到胃部不适;以同样体积的粥和米饭相比,粥所含的米粒少得多,如果长期吃粥,得到的总热量和营养物质不够人体的生理需要量。并且因“用进废退”,如果长期摄入过于稀软的食物,不需要胃部发挥消化作用,会导致消化功能进一步减退。
2、吃菜煮得太烂。
不少老人喜欢先将蔬菜焯一遍,然后放在水里长时间煮,做成菠菜汤,白菜汤等。其实会将蔬菜中不少水溶性的维生素都给煮没了,吃到最后就是吃了点纤维,没有什么营养价值。所以,老人们最好别用“烂菜汤”式做法。应先洗后切,急火快炒,多吃凉拌,品种多样,颜色选深。
3、担心骨质疏松,钙补得越多越好。
许多老人认为钙补得越多,吸收得也越多,形成的骨骼就越多,其实不是这样。通常,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,每天需要摄入800毫克的钙,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,反而会引起并发症危害老人健康,增加肾结石的患病风险。同时过量的钙也会干扰铁、锌的利用率。
4、怕浪费,经常吃剩饭剩菜。
老年人担心浪费经常吃剩饭剩菜。要知道饭菜里的各种营养素都会随着存放时间延长而逐渐损失,时间越长,损失越多。相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微量营养素而言,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损失相对少些,但长时间存放的饭菜,要防止蛋白质发生变质,脂肪发生酸败,碳水化合物发生霉变。剩饭菜产生亚硝胺的概率也会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而增加,如果吃时再不热透,还容易滋生细菌等微生物,引发胃肠疾病。老年人肠胃功能比较脆弱,应根据家人日常的分量,不要过量烹调,尽量不吃剩饭菜。
5、吃得越清淡越好。
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很多人也患上了富贵病,因此也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饮食清淡。这样的想法虽然没有错,但也不能走极端,吃素也不能一点荤菜都不吃,人体需要一定脂肪的摄入来给我们提供必需的脂肪酸。饮食应荤素搭配,均衡摄入才是人体收支平衡的最佳状态。
6、粗粮吃太多。
一部分老年人认为粗粮好就增加摄入,或者糖尿病患者为了控制血糖而完全用粗粮代替主食。粗粮中含有丰富的不可溶性膳食纤维,长时间过度吃粗粮,容易消化不良、腹胀、干扰其它营养元素的吸收而发生营养风险。每餐保证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,养成三餐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很重要。
科学饮食,营养均衡守护老年健康
随着生活水平提高,可选择的食品越来越多。同时,营养科学也在不断发展,如何通过科学的饮食,实现营养的合理摄入,保障老年人的健康,王老师给出了以下营养补充建议。
优质蛋白质:延缓肌肉衰减
老年人对蛋白质需求量相对较高,但是消化吸收能力下降,因此需要选择易于消化吸收的高质量蛋白质食物,如鸡蛋、鱼类、豆制品等。
钙:保护骨骼健康
老年人的骨密度逐渐下降,需要摄入足够的钙来保护骨骼健康。可以选择牛奶、豆腐、海带、绿叶蔬菜等富含钙的食物。
维生素D:辅助钙吸收
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利用,老年人应该多晒太阳、多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,如鱼肝油、鸡蛋、牛奶等。
膳食纤维:促进消化
老年人的肠胃功能下降,容易出现便秘等问题,因此需要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来促进肠道蠕动。
补充叶酸、B12、B1:降低同型半胱氨酸血症
叶酸、B12、B1摄入不足可使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升高,增加动脉粥样硬化、冠心病的患病率。食物举例:绿叶蔬菜、动物肝脏、红肉类、全谷物、发酵豆制品等。
必需脂肪酸(如DHA、EPA):降低血脂、血栓发生率
脂肪酸可以起到促进脑健康、帮助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,促进体内饱和脂肪酸代谢的作用,从而降低血液黏稠度,增进血液循环,防止脂肪在血管壁的沉积,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、预防脑血栓、脑溢血、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。食物举例:三文鱼、海藻、亚麻籽、坚果等。
抗氧化营养素(VC、VA、硒、花青素等):减少氧化应激反应、降低慢性炎症。
抗氧化营养素有助于老年人体内自由基的消除,减少炎症反应及血管内皮损伤,降低老年人心脑血管病、肿瘤等发生率。食物举例:蓝莓、柑橘、青椒、胡萝卜、沙棘、紫甘蓝等。
铬:降糖
铬可以参与胰岛素合成,参与糖的代谢,具有辅助降糖作用。食物举例:牛肉、肝脏、糙米、胡椒、酵母等。
老年人夏日营养建议
夏天马上就到了,天气越来越热,老年人需要做好日常防暑,同时在饮食上也要注意。夏季暑热偏盛,汗多耗气伤津,宜采用清热解暑、健脾和胃化湿、益气生津化暑的饮食原则。饮食养生宜清热解暑、益气生津,多吃性凉味苦、辛的蔬菜和豆类食品。
宜多吃:豆腐、鲫鱼、西瓜、苦瓜、绿豆、玉米、扁豆、莲子、荷叶;适量低脂肪肉类(鱼、虾、鸡肉、贝类)、桃、乌梅、草莓、西红柿、黄瓜。
少吃:少吃肉食,吃肉易生痰火,尤其是红肉类;少吃甜食,甜食含糖分高,产生的热量也高。若老人过多食用,就会化热生火,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,引起消化不良,产生食欲减退、胃脘胀满、口腻无味等症状。
推荐饮食:
绿豆汤
【做法】绿豆150克,冰糖少量。
将绿豆洗净,用清水浸泡10分钟后倒入锅中,加入适量清水,大火煮开后改小火,煮至绿豆开花后关火,盛出后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白糖即可。
【功效】清热解毒,消暑除烦,止渴健胃,利水消肿。
酸梅汤
【做法】乌梅100克,山楂100克,甘草10克,糖桂花5克,冰糖适量。
先将乌梅、山楂和甘草放入清水中浸泡30分钟。在砂锅中加入1000毫升清水,把泡好的乌梅、山楂和甘草一起放入砂锅中,大火烧开,再改用小火煮30分钟,加入适量冰糖,再煮10分钟,最后再加入一小勺糖桂花搅拌均匀即可。
【功效】消食合中,行气散瘀,生津止渴,收敛肺气,除烦安神。
盐茶
【做法】茶叶3克,食盐1克,沸水500毫升冲泡,凉后饮。
【功效】祛热解暑、补液止渴。
日常轻运动建议
老年人运动的目的是减缓衰老带来的运动能力下降,增加肌肉和肌力,延缓肌力和肌耐力的降低,改善心肺功能,提升认知功能,控制慢性病,减少躯体残疾的风险,延长寿命。
推荐老年人进行适量的抗阻训练,并同时结合有氧、拉伸和平衡运动以改善躯体功能。
有氧运动每周3~5天,中等强度每天30~60分钟或每周150~300分钟,如:步行、水下步行、固定功率的单车、健身操等。
抗阻运动每周2次左右,运动时间控制在10~30分钟,如:小哑铃、负重步行、卧推、深蹲(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动作,不可强求)。
拉伸、平衡运动每周2次左右,拉伸运动每次30~60秒,平衡运动包括太极、八段锦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