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民众健康意识逐渐增强,在网络直播普及的当下,不少中老年用户渴望通过线上继续“充电”。部分商业机构正是看中了中老年用户的此类需求,在网络直播平台大肆兜售所谓“健康课程”,并以此牟取不当利益。记者调查发现,此类商业机构通过贩卖“癌症焦虑”等方式,最终诱导用户以数百元至上千元不等的价格购买相关“健康课程”,一些用户在发现被骗后往往退款无门。(3月27日《新华每日电讯》)
“这里多按按养肺”“我们就是要‘小病自己治、大病少花钱’”“课程不收一分钱”“提供最权威的电话专家问诊服务”……如今在互联网上,一些人贩卖癌症焦虑、碰瓷名医大家,以普及健康常识为名,行售卖未必健康的“健康课程”之实,紧盯老年人的钱包,赚取“黑心钱”。这一现象,引起广泛关注,一方面,这会给老年人带来经济损失,另一方面,当老年人发现上当受骗之后,也会影响他们的精神状态。这般现实,亟待改变。
从“健康课程”盯紧老年人赚黑心钱的操作来看,其实并不复杂。一开始,或用假装专业的知识吸引公众,或制造癌症焦虑恐吓大众,然后建立私下的联系方式,进入二级直播平台,之后再售卖课程,看似步步为营,实则漏洞百出。只是遗憾的是,因为一些老年人本身对健康存在焦虑,希望获取专业的知识,但又缺乏必要的甄别意识,故而容易上当受骗,成为被收割的韭菜。
一个正常健康的社会秩序里面,不应该出现各种各样的骗局,也不能把全部的防范工作都交给老年人自己来做。公开售卖的各类“健康课程”,的确涉嫌多重违法行为。如虚假宣传,因为很多的宣传都有过度夸大课程效果的嫌疑;如散布谣言,扰乱公共秩序,因为一些“健康课程”的内容跟医学毫无关系,甚至就是封建迷信……问题频出的“健康课程”,有关部门完全可以对其进行行政处罚,乃至是追究刑事责任,以精准打击形成必要的震慑力。
打击不是目的只是手段,最终目的还是要避免老年人上当受骗。而要做到这,则需要综合施策。一则,对各大直播平台来说,可针对老年用户设置“一键投诉”功能,方便老年人投诉举报,也方便市场监管部门及时掌握相关线索,并顺藤摸瓜,找出一条链上的违法行为;二则,对各大专业医务工作者和医疗机构来说,可以主动作为,在各大平台上发布权威、科学的健康科普内容,满足患者的需要;三则,对年轻人来说,也应注重对老年人情绪价值的呵护,掌握他们的内心动态,培养他们的互联网思维,从源头上避免他们上当受骗的可能性。
总之,别让“健康课程”盯上老年人的养老钱,仍然需要各相关方积极行动,形成治理合力,营造更加清朗的网络环境,让老年人的网络生活更加安全健康。